很多前来知馨咨询的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家里,像个“小霸王”一样神气十足,在外面却又像个“受气包”一样唯唯诺诺。其实孩子这两种角色的巨大反差和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在家庭环境里,如果父母是“保姆型”的,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并且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当孩子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父母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包庇,那么父母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一个“两面孩子”:在家倔犟、任性、爱使小性子,在外面就是害羞、胆怯、无能力。
父母认为对孩子的“宽宏大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也正是父母这种错误的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做事无原则,自我,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事情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自卑起来。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家庭熟悉的环境之后,面对陌生的群体,陌生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并非别的孩子强势、霸道,而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采取逃避的形式或者是哭来表达自己。
知馨心理建议家长: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比如: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洗漱,上完厕所能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所需物品,书包、文具之类的;能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2、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打算如何处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也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问孩子为什么,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让他变得善于表达自己。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慢慢的就能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3、事情再小也要有个规矩,不要对孩子施予无原则的爱。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设定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控制欲望,也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设定的。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而设定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爱,这种爱会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规矩的设立能让孩子懂得学会说“不”,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
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而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就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果断地对孩子说“不”。千万别心疼孩子,采取委曲求全的办法,父母的委曲求全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这会害了孩子。
关注【知馨国际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每日分享精彩内容!
电话:136-9110-45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1号楼35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