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普通的周六,我在外面因为有点事儿给耽误了,匆匆赶回家送儿子去上羽毛球课。2点钟的课,从家出发已经是2:10,儿子一脸的不高兴,嘴里一直念叨不想去了。我只是淡淡的回应,“不想去?不可以不去哟!”温柔而坚定。儿子黑着脸跟着我上了车。一路上,他开始找各种不去的理由,我知道儿子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我很想说其实偶尔迟到一下也没关系的,可又怕破坏了孩子已经建立的规则感,我开始运用心理学中的理论,接纳他的情绪,“哦,我理解你为什么不想去……”随后也就是简单附和,我明白,这会儿说什么道理都没用,他不愿意的情绪就摆在那里。换做过去的我,一定会给他说一大通的道理,教训他,逼他接受我的观点,用妈妈的权威去强迫他做他不想做的。
送到地方已经2:30,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结果他躺在后排座位不起来了,大声告诉我,我不想去。我没多说什么,只告诉他,你先下去,坐在旁边看也可以。他看到我的坚定,耍赖也不管用,很不情愿的拿着拍子下了车。我目送他走进了羽毛球馆,就离开了。想着这事儿就完美解决了,我才不相信教练会一直让他坐在旁边看呢。
半个小时后,我接到了儿子的电话,他说“妈妈,我现在准备回家。”我当时就想发火,但在电话里只是淡淡的说“你这样做不合适吧?”“没有什么不合适,不想去就不去了呗。”我还想试图给他讲道理,把他留下,结果他说,“我已经在公交车站了,我自己带了公交卡,你不用来接我了。”那一刻,我听出孩子居然有点小喜悦,原来这小家伙早就算计好了,趁我走了,就准备开溜。换做以前的我,早就在电话中大喊大叫了,可此时此刻,我居然没有一丝愤怒,嘴角居然还扬起了笑意。我觉察到我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儿子明明做错了,没有按照我要求的去做,我为什么反而还感受到一丝温暖?
首先,我感受到了儿子对我的信任。他完全可以不打这个电话告诉我,只是需要在上课结束后,自己回到家,而我却根本无从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对他的接纳包容,使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感,他知道这样做,我不会对他做出惩罚,或者我知道后的后果不足以对他造成伤害。从他略带诡异、尴尬的笑声中,我知道他非常清楚这样做是不对的。其次,我把他自作主张的行为当做他自我成长、渴望独立的表现。他愿意承担自己所做出决定的后果,这正是一股积极的力量。我庆幸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时会告诉我,因为,我的接纳与包容,不会让他有要逃离的感觉,这恰恰是那些离家出走孩子家庭所欠缺的。
这件事到此,我觉得还需要做点什么,不能就让他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规则不是一两天建立起来的,但一次事件可能就破坏了规则,重新建立规则将会更加困难。我挑选了一个彼此都愉快的时段,再次抛出了这个问题,“我还是认为,你这次逃课不太合适。”我说。儿子回答:“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真的可以吗?就是权力再大的人,能力再强的人,也做不到为所欲为。”儿子陷入了沉思。“你的能力越强,你可以选择的机会越大,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机会就越多……”我想儿子是听进去了,他也许会为了自己未来更多的选择权而在现在更加努力了。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教育理念,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就是做不到呢?因为,我们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知道道理是一码事,落实却又是另一回事儿。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第一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每当我们被孩子激怒而情绪失控时,我们往往做出错误的举动,既伤害孩子,又伤害了自己。自己发一通脾气,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亲子关系却破坏了。当你的情绪快要失控时,你要有所觉察,按下暂停键,让自己安静的呆一会,什么也别做,稳定自己的情绪后,再尝试去解决问题。
第二 真心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孩子当作一个成长中的人来尊重,允许他有情绪,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只有在情绪情感的交流基础之上,父母才能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沟通中的情绪体验会记忆在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阐述的道理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 具备一双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他在犯错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去找找他的亮点,这更加难能可贵。你自己是美好的,你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看世界就是美好的,欣赏孩子也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情绪,无需创造。
第四 淡定从容,家长有宏观的格局,就不会在孩子犯错时局限在那一个错误里,他具备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了解这是孩子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走走弯路、碰碰壁、多点挫折,这些都是财富,而不是成长中的障碍。
只要做好家长自己,就能用行为去影响孩子,你自己做不到的,永远不要强求孩子做到;你能做到的,也要遵循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去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关注【知馨国际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每日分享精彩内容!
电话:136-9110-45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1号楼3505室